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说玄五篇 其二 立例二 中唐 · 王涯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夫玄深矣广矣。远矣大矣。
而师读不传者何耶。义不明而例不立故也。
夫言有类而事有宗。有宗故可得而举也。
有类故可得而推也。故不得于文。
必求于数。不得于数。
必求于象。不得于象。
必求于心。夫然。
故神理不遗。而贤哲之情可见矣。
扬子云研几探数。创制玄经。
钜鹿侯芭子。常亲承学。
然其精微独得。章句不传。
当世俗儒。拘守所闻。
迷忽道真。莫知其说。
遂令斯文幽而不光。郁而不宣。
微言不显。师法殆绝。
道之难行也若是。上下千馀载。
其间达者。不过数人。
汝南桓谭君山南阳张衡平子
皆名世独立。拔乎偫伦。
探其精秘。谓其不废。
厥后章陵宋衷。始作解诂。
吴郡陆绩。释而正之。
于是后代学徒。得闻知其旨。
而玄体散剥。难究其详。
余因暇时。窃所窥览。
常废书而叹曰。将使玄经之必行世也。
在于明其道使不昧。夷其途使不艰。
编之贯之。皭若日月。
杨雄之学。其有不兴者乎。
始于贞元丙子。终于元和已丑。
而发挥注释。其说备矣。
夫极玄微。尽玄之道。
在于首赞之义。推类取象。
彰表吉凶。是故其言隐。
其志远。按之有不测之深。
抽之有无穷之绪。引之有极高之旨。
至于莹摛错衡。文数图告。
此皆互举以释经者也。则夫首赞之义。
根本所系。枝叶华藻。
散为诸玄。而先儒所释。
详其末。略其本。
后学观览。不知其然。
殚精竭智。无自而入。
故探玄进学之多。或中道而废。
诬往哲以自为切问。学浅道缺。
而贤人志士之业不嗣也。故因宋陆所略。
推而行之。其所详者。
则从而不议也。所释止于首赞。
又并玄测而列之。庶其象类晓然易知。
则玄学不劳而自悟矣。玄之赞辞。
推本五行。辩明气类。
考阴阳之数。定昼夜之占。
是故观其施辞。而吉凶善否之理见矣。
苟非其事。文不虚行。
观其旧注。既以阙而述。
虽时言其义。文本其所以然。
盖易家大例。有得位失位有位无位之说。
以辩吉凶之由。是故玄之本数。
一昼一夜。刚柔相推。
昼辞多休。夜辞多咎。
奇数为阳。耦数为阴。
首有阴阳。赞有奇耦。
同则吉。戾则凶。
自一至九。五行之数。
首之与赞。所遇不同。
相生为体。相剋为咎。
此其大较也。至于类变。
因时制谊。至道无体。
至神无方。亦不可以一理推之。
然则审乎其时。察乎其数。
虽糺纷万变。而立言大本。
可得而知。又吉凶善否。
必有其例(昼休夜咎)。至有文似非吉。
而例则不凶。深探其源。
必有微旨。此最宜审者。
至于准绳规矩。不同其施。
旧说以为非吉。然此首为戾。
其辞皆始戾而终同。如规矩方圆之相背。
而终成其用。若琴瑟之专一。
孰听其声。方圆之共形。
岂适于器。此其以戾而获吉也。
其有察辞似美。而推例则乖者。
至如士中其庐。设其金舆。
居士之中。乘君之乘。
吉之大者也。而考于其例(当夜)
理则当凶。推其所以然。
则庐者小舍也(汉制宿卫者有直庐在殿庭中)。土中正位也。
小人而居正位。又乘君子之器。
祸其至焉。故下云厥戒渝也。
凡此之例。略章一事以明之。
馀则可以三隅反也。又如中之上九
既阳位。又当昼时
例所当吉。而偫阳亢极。
有颠灵之凶。与易之亢龙。
其义同验。如此之类。
又可以例推。所谓玄之又玄。
众所不能知也。又一首之中。
五居正位。当为首主。
宜极大之辞。究而观之。
又有美辞去六者。然则阴首以阴数为主。
阳首以阳数为主。其义可明。
玄之大体。贵可进贱。
已满七与八九。皆居祸中。
而辞或极美者。穷则变。
极则反也。大抵以到遇之首为天时。
所逢赞为人事。居戾之时。
则以得戾为吉。处中之时。
则以失中为凶。消息盈虚。
可以意得。其馀义例。
分见注中。庶将来君子以览之也。
吏部侍郎魏公神道碑(代李尚书作)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新安文献志》卷八○
魏公讳瓘字用之三司使尚书礼部侍郎、赠太尉讳羽之次子,赠兵部尚书讳遂之孙,赠礼部尚书讳昌之曾孙。
章圣皇帝太尉任计臣十有八年,有劳,擢试公以吏事。
公幼少以风力闻,更中外任使,其治威严。
请老去位,家居教子弟以所闻。
寿七十有一,以礼始终。
子演等十有一人,奉公之丧,葬于寿春
以公初室下蔡县、继室新安县两刁氏祔焉。
翰林侍读学士张瑰唐公既铭其墓,吴兴陈舜俞令举又状公躬行吏考,告于太史氏。
其后若干年,公子纶以材擢守吉州,思似其先人,请作歌诗,刻于墓隧。
谨按公之世出,授氏于毕万,由汉兖州刺史衡以来,三十九传至公,名士望人不绝史。
公能不替引之,宜有金石勒无憾。
某两娶司农卿琰之女,司农于公,母弟也。
惟公立朝,蒙天子识拔,更守十二州,五将使节,事实皆可纪,士大夫多传之,故以姻亚道公之美而无嫌。
其诗曰:
钜鹿侯,繇万有魏。
昭献桓简,功利长世。
文武开国,师用贤智。
有兴郑公,贞观同功。
谟作司徒,绳其祖风。
胡服变夏,衣冠南奔。
太尉初筮,起歙婺源
陪臣仕主,有庸有勋。
公守校书,未冠试吏。
开封仓曹,初无避畏。
象魏烧灯,猝嗟视成。
内侍少公,僚事擅征。
公以书闻,论罪请惩。
诏取付吏,府中大惊。
公守循州,不夷拊之。
除用人士,俾调养之。
士不菽麦,令无赋之。
恤刑,遂领转输。
男女质没,蜑户口租。
计免请籴,夷夏以苏。
淮蔡江湖,大河南北,无有远迩,爱民恤国。
少常金鱼,持节番禺
吏宴姑息,民媮蒲鱼。
堑海新城,窦墉作潴。
工十一万,公私告臞。
人言无戎,公迄奏功。
谏大夫,犹以诮公。
蛮掠五管,尽锐广府
汲者负户,五旬不去。
广人坚壁,用奇走贼。
谤者歛衽,天子叹息。
侍郎工曹,学士集贤,还公广州,予兵五千。
公调兵食,佐王貔虎。
望公旌旗,儿得父母。
逃逋四归,禀给茕嫠。
部吏封冢,道无僵尸。
公作京尹,政达巨室。
子弟卧家,吏史不觌。
察狱色词,取诸怀中。
及其机秘,隙不容风。
有婴其芒,齿牙为猾。
飞语上闻,放越待察。
讫无秋毫,奉公如家。
天子休之,宠赐劳嗟。
议塞商胡,道河六塔,是非分廷,诏公阅实。
归报不可,卒用初谋,捐二百万,湖北流。
致师蛮荆,公议抚纳
王师禦戎,不交曲直。
奋其武功,禽兽狝之。
终以公策,乃子顺来。
广府任土,荔子蔗霜。
馀归执政,修岁常。
有凶史沆,告公包贿,诏使按劾,以凶即罪。
荆州澶滑,进官吏部
为开南阳持节安抚。
归节请老,杖藜角巾,婆娑寿阳,教子弄孙。
八公岩岩,淮水绕宅,风声鹤唳,燕御宾客
既寿而藏,可思不忘,脱身风波,委蜕于堂。
公之宴私,左右书诗,温恭好贤,白首不衰。
庖丁之刀,遇事恢恢,馀地不试,则有偶奇。
呜呼钜鹿,谁之不如。
同功一体,多执事枢。
公窥其处,曾不容车。
印章累累,天夺鬼瞰。
启予手足,公则无憾。
楚望霍丘,其阴维淮,作公寝宫,无有坏隤。
墓门有诗,来者诏之。
在予后之人,其有能子,亦有能孙,聿修其似之。
赵子彊(二)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六、《潏水集》卷四
某承谕,扬子云近世学者谓之圣人,此论甚未当。
若惟寂惟寞自投阁,爰清爰静作符命,皆旧史之妄。
班固去雄未远,其传与赞皆谓之妄,今去雄千年,缘何而别为之辞?
史若不可信,又言「未有如汉公之懿」,此又何如?
有道则仕,《剧秦美新》,合于理义否?
家牒,天凤五年卒,葬于安陵坂上,当时所厚如沛郡桓君山平陵子礼、弟子钜鹿侯芭共为治丧,侯芭作坟,号曰立冢,已湮灭不可见。
某又上。
扬雄别传上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七、《嵩山文集》卷一九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周幽王封宣王子尚父于扬,号曰扬侯
其后并于晋河东扬侯子孙,遂以扬为氏。
本晋之扬,自其五世祖季徙诸蜀。
少而简易清净,好古学,从同郡严君平游,顾尚好辞赋,宗司马相如,尝叹曰:「长卿赋不从人间来,其神所至耶」!
相如枚乘孽子皋齐名,皋思敏疾,相如颇淹迟。
有以二人问者,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
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大册,用相如」。
然帝于辞赋自俊捷,亦苦相如之艰。
尝谓相如曰:「以吾之速易子之迟可乎」?
相如曰:「于臣则可,未知陛下何如耳」。
相如亦自谓有所短,而之论乃如此。
尝作《县邸铭》、《玉佴颂》、《阶闼铭》、《成都城四隅铭》,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遂以此得见,待诏承明之庭,时永始四年也,年四十矣。
帝方以正月郊祠甘泉,诏赋甚遽。
苍猝应诏,其赋极瑰玮,尽讽戒之义。
三月帝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以祀后土。
又作《河东》,以帝好广宫室,又作《子虚赋》以讽戒。
帝多玩书,善赋颂,出入游猎,必从。
十二月,帝纵胡人羽猎,因作《羽猎赋》。
待诏岁馀,给事黄门为郎,后一岁帝又命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帝得之喜甚。
当时之语曰:「玩子云之篇章,乐于居千石之官」。
西羌尝有警,帝思将帅之臣,追美赵充国,诏未央宫充国图画为颂。
绥和元年秋,帝大誇胡人多禽兽,复幸长杨,纵胡客大校猎,复作《长杨赋》上之,因以讽帝。
为郎时,自奏少不得学而好沈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晚直事,得肆心广意,以自克就。
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石渠
京师班嗣右曹中郎将游之子,显名当世。
游尝赐秘书之副,而为人好贤,从游,由是内外之书无不观矣。
然非圣不好也,时人称雄曰西道孔子
有张子俟者,问沛郡桓谭曰:「扬子云西道孔子,乃贫如此」。
曰:「子云亦东道孔子也。
仲尼岂独为鲁孔子而不能为齐楚圣人耶」?
王公子亦问子云曰:「汉兴以来未有斯人」。
虽甚贫,而轻财恶利,无所事于世,作《逐贫赋》以自见曰:「扬子遁世,离俗独处。
左邻崇山,右接旷野。
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
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好为庸卒,刑戮是加。
匪惟幼稚,嬉戏土沙。
居非近邻,接屋连家。
恩轻毛羽,义薄轻罗。
进不由德,退不受呵。
久为滞客,其意若何。
人皆文绣,余褐不完。
人皆稻粱,我独藜餐。
贫无宝玩,何以接欢?
宗室之宴,为乐不槃。
徒行负赁,出处易衣。
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或耘或耔,沾体露肌。
朋友道绝,进官凌迟。
厥咎安在,职汝之为。
舍汝远窜,昆崙之颠。
尔复我随,翰飞戾天。
舍尔登山,岩穴隐藏。
尔复我随,陟彼高冈。
舍尔入海,汎彼柏舟。
尔复我随,载沉载浮。
我行尔动,我静尔休。
岂无他人,从我何求?
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贫曰:『唯唯。
主人见逐,多言益嗤。
心有所怀,愿得尽辞。
昔我乃祖,崇其明德。
克佐帝尧,誓为典则。
土阶茅茨,匪彫匪饰。
爰及季世,纵其昏惑。
饕餮之群,贪富苟得。
鄙我先人,乃傲乃骄。
瑶台琼室,华屋崇高
流酒为池,积肉为崤。
是用鹄逝,不践其朝。
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处君之家,福禄如山。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堪寒堪暑,少而习焉。
寒暑不忒,等寿神仙。
桀蹠不顾,贪类不干。
人皆重蔽,子独露居。
人皆怵惕,子独无虞』。
言辞既罄,色厉目张。
摄齐而兴,降阶下堂。
『誓将去汝,适彼首阳
孤竹之子,与我连行』。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
请不贰过,闻义则服。
长与尔居,终无厌极。
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人皆媚之以贵富,独安于郎署,而大覃思浑天。
或者信盖天之学,诋浑天。
乃发八难难盖天以通浑天,云:「日东行,循黄道,昼夜中规,牵牛距北极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百八十度。
周三径一,二十八宿,周天当五百四十度,今三百六十度,何也?
秋分之日正出在卯,入在酉,而昼漏五十刻。
即天盖转,夜当倍昼。
今夜亦五十刻,何也?
日入而星见,日出而星不见,即斗下见日六月,不见日六月,北斗亦当见六月,不见六月
今夜常见,何也?
以盖图视天河,起斗而东入狼狐间,曲如轮。
今视天河直如绳,何也?
周天二十八宿,以盖图视天星,见者当少,不见者当多。
今见不见等,何出入无冬夏,而两宿十四星常见,不以日长短故见有多少,何也?
天至高,地至卑。
日托天而旋,可谓至高。
纵人目可夺,水与景不可夺。
今从高山上,以水望日日出水下,影上行,何也?
视物,近则大,远则小。
今日与北斗近我而小,远我而大,何也?
视盖橑与车辐间,近杠毂密,益远益疏。
今北斗为天杠毂,二十八宿为天橑辐,以星度天,南方次地星间当数倍,今交密,何也」?
时独桓谭学,尝同奏事,待报坐西廊庑下,以寒暴背。
曰:「盖天以天如推磨石转,而日西行者,其光景当照此廊下稍而东耳,不当拔出去。
拔出去是应浑天法,浑为天之真形于是可知」。
按浑天,著书曰《太玄》,曰:「玄也者,兼天地人之道而天名之」。
或曰:「述而不作,《玄》何以作」?
曰:「其事则述,其书则作」。
或曰:「《玄》何为」?
曰:「为仁义」。
或曰:「孰不为仁,孰不为义」?
曰:「勿杂而已矣」。
于《玄》用思甚苦,尝梦吐白凤集《玄》上,久之而灭。
或曰无为自苦,故难传。
当时儒士刘歆、张竦辈虽与善,独于《玄》弗好也。
知时人所好在彼不在此,乃作《太玄赋》曰:「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子之倚伏。
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
皦皦著乎日月兮,何圣人之暗烛。
岂愒宠以冒灾兮,将吮脐之不及。
若飘风不终朝兮,骤雨不终日。
雷隆隐而辄息兮,火犹炽而速灭。
且夫物有盛衰兮,况人事之所极。
奚贪婪于富贵兮,迄丧躬以危族。
丰盈祸所栖兮,名誉怨之所集。
薰以芳而致烧兮,膏合肥而见焫。
翠羽美而殃身兮,蚌含珠而擘裂。
圣作典以济时兮,驱蒸民而入甲。
张仁义以为网兮,怀忠贞以矫俗。
指尊选以誇世兮,疾身没而名灭。
岂若师由聃兮,执玄静于中谷。
纳傿、禄于江淮兮,揖松、乔于华岳
升昆崙以散发兮,踞弱水以濯足。
朝发轫于流沙兮,夕翱翔乎碣石。
忽万里而一顿兮,过列仙以讫宿。
役青要以承戈兮,舞冯夷以作乐。
听素女之清声兮,观宓妃之妙曲。
茹芝英以禦饥兮,饮玉醴以解渴。
排阊阖以窥天庭兮,骑骍騩以踟蹰。
载羡门与俪游兮,永周览于八极。
乱曰:甘饵含毒,难数尝兮。
麟而可羁,近犬羊兮。
鸾凤高翔,戾青云兮。
不挂罔罗,固足珍兮。
斯错位极,离大戮兮。
屈子慕清,葬鱼腹兮。
伯姬曜名,炙厥身兮。
孤竹二子,饿首山兮。
断迹属娄,何足云兮。
譬斯数子,智若渊兮。
我异于是,执太玄兮。
荡然肆志,不拘挛兮」。
钜鹿侯芭授《玄》于,为《玄》章句。
桓谭亦好之,然不若好赋之甚也。
尝问曰:「何以能赋」?
曰:「能读千赋则善」。
初,成帝嗜酒,作《酒箴》以讽帝,曰:「观瓶之居,居井之眉。
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
一旦惠碍,为瓽所轠。
身提黄泉,骨肉为泥。
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复如大壶。
尽日盛酒,人复借酤。
常为国器,托于属车。
出入两宫,经营公家。
繇是言之,酒何过乎」?
杜陵陈遵,放纵于酒,见赋大喜,谓所友张竦曰:「吾与尔犹是矣」。
故其因人问赋可以讽乎?
曰:「讽则已,讽而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
又有问少而好赋者,曰:「童子彫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盖其晚年立言明教,绝意于赋,不复为矣。
因时人问答,著《法言》十三篇,明帝之道,而广大幽微备矣。
建平四年单于上书愿朝。
五年,哀帝时被疾。
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
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
诸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勿许。
单于使辞去未发,上书谏帝,以为「六经之治,贵于未乱;
兵家之胜,贵于未战。
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
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奈何距以来厌之辞,疏以无日之期,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
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家不安也。
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
书奏,天子感寤,召还匈奴使者,更报书而许之。
帛五十疋,黄金五十斤。
雄视朝廷纲纪紊乱,知言之不行而不言。
然独见机会之决,弗得弗言也。
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说字于庭中。
取其有用者作《训纂篇》,以续《苍颉篇》,又易《苍颉》字之重复者,凡八十九章。
善书。
西京时,以书称者盖寡,前有司马相如、张敞、严延年,后则史游、孔光、刘向、雄及陈遵
久为郎,校书麟阁,见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常提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异语。
归即以铅摘次于椠,积二十有七岁,而书成,名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方言》者,盖《尔雅》之流也。
茂陵郭威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制,而有「张仲孝友」等语,疑之,以问曰:「《记》有孔子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来远矣。
自古学者皆云周公作,当有所据。
其后孔子弟子之俦又有所记,以解释六艺,故有『张仲孝友』等语」。